嫩江市是黑龍江省轄縣級市,由黑河市代管;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,今年八月份,原嫩江縣升級為市,使這裡備受關注,嫩江市古稱墨爾根城,墨爾根的含義就是「善於打獵的人。
兩漢時這裡屬於挹婁國。
唐代時嫩江屬黑水都督府管轄,後入渤海國領地。
元朝屬遼陽行省開元路管轄。
明代屬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管轄。
清順治十年(1653年)改屬寧古塔將軍管轄。
1674年,清朝政府將吉林烏拉水師分駐黑龍江齊齊哈爾等地,以備運糧、出征和邊防需要。
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,改屬黑龍江將軍管轄。
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設墨爾根城。
俄國在彼得大帝時期,開始了向西伯利亞地區的擴張和蠶食,一度入侵到黑龍江流域。面對沙俄的入侵,康熙皇帝決定開始反擊,在兩國數次大戰之後終於逼迫沙俄撤退。
清.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中國與俄國《尼布楚條約》簽訂。
《尼布楚議界條約》是清朝政府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,條約規定黑龍江以北,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,自此中國東北的邊界基本確定。
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,為加強邊防管理,黑龍江將軍從黑龍江城(黑河市愛輝鎮)遷移到嫩江(墨爾根城),墨爾根城水師也是在這一年組建的。
作為當時朝廷軍事駐防組成部分,黑龍江水師衙門屬於三品機構,直屬於黑龍江將軍管轄,黑龍江水師衙門下轄有五個單位:齊齊哈爾城水師營、黑龍江城水師營、墨爾根城水師營、呼蘭城水師營和吉林修造船廠,黑龍江水師衙門管理的各水師營,行政長官為四品官,成為一個獨立的管理體系。
黑龍江城水師成立早,規模大,據有關資料記載,康熙時,黑龍江水師「戰艦百,隸黑龍江者六、隸諾尼江者四,篷漿貯水師營庫。」水手有四百二十七人,至乾隆朝時期,黑龍江城水師營有大戰船十隻,二號戰船四十隻,江船十隻,划子船十隻。
清雍正五年(1727年),黑龍江將軍傅爾丹上報朝廷,「墨爾根城原有綠營兵九百人,但無槍炮、船隻」,請求增設漢軍佐領、驍騎校等編製,挑選漢兵一百名,與之前的九百綠營兵,總數一千人,添置槍炮船隻等,得到朝廷准許。
乾隆朝時期,墨爾根水師營有二號戰船六艘,江船四艘,這個數量一直保持到光緒年間。
光緒二十六年(1900年)「庚子之難」,八國聯軍打入中國,俄軍侵入齊齊哈爾後,齊齊哈爾水師營和墨爾根城水師營等艦船被毀。
黑龍江水師營是清代水師組成部分,因防備沙俄侵略而設,水師營曾經輝煌一時,後因為朝廷腐敗,逐漸走向沒落,由於不能與時俱進,艦炮實施等遠遠落後於西方,覆滅也是難免。
1908年,清廷裁撤墨爾根副都統,設嫩江府,從此嫩江改為現在的名字,1913年改設嫩江縣。
墨爾根邊防要衝之地和特殊的區域中心的位置,使它成為黑龍江將軍府、副都統衙門所在地達200多年,具有很高的戰略、軍事地位,最多時曾駐有水師及馬步兵等3000多人,歷史上墨爾根城曾經顯赫一時。
墨爾根還是黃金之路的起點,1888年這裡修築了一條總共33個驛站,長達近二千里的驛道,北上漠河開發黑龍江上游老金溝金礦,1989年至1895年清廷從這裡獲得大量的黃金,一錠錠黃金從這裡運往京城,為當時的清朝財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從設立水師營到現在,330多年的光陰逝去,璦琿、黑河,黑龍江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,但隨著鄉村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,很有必要加強對有關文化資源的保護,清代墨爾根水師營遺址,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城北3公里處北大營村後,有營盤遺址 4 個,形狀和面積均相同,各營盤間距 300 米,東西各兩營已經闢為耕地,東北營盤尚有部分遺存。
現在的嫩江縣地域遼闊,公路、鐵路、水路運輸四通八達,是連接黑河口岸、輻射大興安嶺和內蒙古的交通要道,嫩江縣資源豐富,是全國著名的麥豆、馬鈴薯、甜菜生產基地,有北國糧倉之稱,草原資源居省內居第二位,礦產資源十分豐富,其中銅的儲量占黑龍江省首位,全國第三位。
這幾年,嫩江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加快結構優化調整,嫩江市縣域經濟發展良好,躋身黑龍江省強縣行列,走出了一條符合嫩江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。
歷史悠久的黑龍江嫩江市、這裡有我國東北部最早的邊防水師
嫩江市是黑龍江省轄縣級市,由黑河市代管;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,今年八月份,原嫩江縣升級為市,使這裡備受關注,嫩江市古稱墨爾根城,墨爾根的含義就是「善於打獵的人。
兩漢時這裡屬於挹婁國。
唐代時嫩江屬黑水都督府管轄,後入渤海國領地。
元朝屬遼陽行省開元路管轄。
明代屬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管轄。
清順治十年(1653年)改屬寧古塔將軍管轄。
1674年,清朝政府將吉林烏拉水師分駐黑龍江齊齊哈爾等地,以備運糧、出征和邊防需要。
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,改屬黑龍江將軍管轄。
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設墨爾根城。
俄國在彼得大帝時期,開始了向西伯利亞地區的擴張和蠶食,一度入侵到黑龍江流域。面對沙俄的入侵,康熙皇帝決定開始反擊,在兩國數次大戰之後終於逼迫沙俄撤退。
清.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中國與俄國《尼布楚條約》簽訂。
《尼布楚議界條約》是清朝政府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,條約規定黑龍江以北,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,自此中國東北的邊界基本確定。
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,為加強邊防管理,黑龍江將軍從黑龍江城(黑河市愛輝鎮)遷移到嫩江(墨爾根城),墨爾根城水師也是在這一年組建的。
作為當時朝廷軍事駐防組成部分,黑龍江水師衙門屬於三品機構,直屬於黑龍江將軍管轄,黑龍江水師衙門下轄有五個單位:齊齊哈爾城水師營、黑龍江城水師營、墨爾根城水師營、呼蘭城水師營和吉林修造船廠,黑龍江水師衙門管理的各水師營,行政長官為四品官,成為一個獨立的管理體系。
黑龍江城水師成立早,規模大,據有關資料記載,康熙時,黑龍江水師「戰艦百,隸黑龍江者六、隸諾尼江者四,篷漿貯水師營庫。」水手有四百二十七人,至乾隆朝時期,黑龍江城水師營有大戰船十隻,二號戰船四十隻,江船十隻,划子船十隻。
清雍正五年(1727年),黑龍江將軍傅爾丹上報朝廷,「墨爾根城原有綠營兵九百人,但無槍炮、船隻」,請求增設漢軍佐領、驍騎校等編製,挑選漢兵一百名,與之前的九百綠營兵,總數一千人,添置槍炮船隻等,得到朝廷准許。
乾隆朝時期,墨爾根水師營有二號戰船六艘,江船四艘,這個數量一直保持到光緒年間。
光緒二十六年(1900年)「庚子之難」,八國聯軍打入中國,俄軍侵入齊齊哈爾後,齊齊哈爾水師營和墨爾根城水師營等艦船被毀。
黑龍江水師營是清代水師組成部分,因防備沙俄侵略而設,水師營曾經輝煌一時,後因為朝廷腐敗,逐漸走向沒落,由於不能與時俱進,艦炮實施等遠遠落後於西方,覆滅也是難免。
1908年,清廷裁撤墨爾根副都統,設嫩江府,從此嫩江改為現在的名字,1913年改設嫩江縣。
墨爾根邊防要衝之地和特殊的區域中心的位置,使它成為黑龍江將軍府、副都統衙門所在地達200多年,具有很高的戰略、軍事地位,最多時曾駐有水師及馬步兵等3000多人,歷史上墨爾根城曾經顯赫一時。
墨爾根還是黃金之路的起點,1888年這裡修築了一條總共33個驛站,長達近二千里的驛道,北上漠河開發黑龍江上游老金溝金礦,1989年至1895年清廷從這裡獲得大量的黃金,一錠錠黃金從這裡運往京城,為當時的清朝財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從設立水師營到現在,330多年的光陰逝去,璦琿、黑河,黑龍江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,但隨著鄉村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,很有必要加強對有關文化資源的保護,清代墨爾根水師營遺址,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城北3公里處北大營村後,有營盤遺址 4 個,形狀和面積均相同,各營盤間距 300 米,東西各兩營已經闢為耕地,東北營盤尚有部分遺存。
現在的嫩江縣地域遼闊,公路、鐵路、水路運輸四通八達,是連接黑河口岸、輻射大興安嶺和內蒙古的交通要道,嫩江縣資源豐富,是全國著名的麥豆、馬鈴薯、甜菜生產基地,有北國糧倉之稱,草原資源居省內居第二位,礦產資源十分豐富,其中銅的儲量占黑龍江省首位,全國第三位。
這幾年,嫩江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加快結構優化調整,嫩江市縣域經濟發展良好,躋身黑龍江省強縣行列,走出了一條符合嫩江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。